第二卷 雄鹰展翅_第153章 不是人贩子

冯长寿看上去显得苍老,年近四十,实际上居然是冯玉霞的弟弟。如果把他和张国容放在一起,别人肯定认为张国容比他小几岁。

冯长寿是被病痛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折磨成这样的,当初家里为了给他治病,不仅变卖了所有能卖的东西,甚至连比他大一岁的姐姐都“卖”了,如今父母过世,姐姐不在,让他连报恩的对象都找不到。苦瓜结在苦蔓上,如果没有外力改变这样的现状,以后冯福保和冯福妹的人生,可能也跟幸福沾不上边吧?

冯长寿的婆姨虽然嘴上叨叨了几句,但待客还是蛮心诚的,她把院子里的一群娃娃全都唬走之后,就从柴房里面搬出一些晒干劈好的木柴,然后在院子里架起火堆,再把冯长寿洗剥好的整只羊用大铁钎插上,架在两个“丫”型的木叉上,不时的就着火堆翻转,偶尔还朝羊肉上面撒一把孜然。

火堆很热,离近了就会感觉到一种炙烤,冯长寿的婆姨满脸是汗,杨烈他们虽然好奇,但也只能站在远远的地方观看。

等到全羊被烤熟时,别的菜也弄好了,大家就围着尚有余烬的火堆,坐在石头墩子上面,开始吃风味独特的烤羊肉。跟随杨烈一起来的兄弟中有人带着几瓶高度白酒,本来是用来夜间露营时驱寒的,结果被拿出来当做增加气氛的饮品,主客一起分享。

一头羊,七个客人和四个主人一起分享,再怎么能吃,也得腻死人,所以实际上吃晚饭的时候,村里跟冯长寿家关系近一些的住户,都来人了。村里的几个干部,也在受邀请的行列之中。

杨烈也是正儿八经的村干部,虽然经常不在山杨村,但对于行政村的组织人事和工作流程都挺熟悉,所以他跟几个村干部聊天的时候,说的话全都在点子上,让冯家冲的干部们不敢轻视。

杨烈没有介绍张国容的真实身份来历,也没有透露要把冯家冲作为做慈善事业的目标,他想让张国容亲身去体会和接触一下被贫穷和疾病困扰的人群,看看这些生活艰辛的人为何还要为了一个活下去的信念坚持和忍耐。

火聚餐结束之后,人群散去。冯长寿家有三间可以住人的窑洞,原本大女儿住的那间现在空着,正好给张国容和汤贺德两人居住,杨烈和冯福保住一间,小女儿冯福妹和她父母住一间。跟随杨烈同来的四个民兵弟兄,两人一组,住到了就近的邻居家中。

冯长寿翻箱倒柜的拿出了家中最好的床单和被子,本来是要给杨烈盖的,结果被杨烈送到了隔壁张国容的那间窑洞。杨烈心里有点偷着乐,像他这样经过真正极限生存考验的人,就算晚上不盖被子也能睡觉,可像哥哥这样的大明星,走到哪里都是住星级酒店,恐怕这辈子还是第一次住窑洞,晚上能不能睡着都要打个问号。

第二天上午,冯福保领着杨烈和客人们在黄土沟沟里面转了一大圈,见识了那所条件简陋到无法形容,设施缺乏到如同空白一样的小学校。当大家看到孩子们爬在用土砖做支撑的青石板上面上课和做习题时,觉得眼睛有些湿润。

山杨村虽然闭塞,经济也不发达,但因为地处物产丰富的山区,至少依靠山里的出产可以解决温饱问题。而山杨村的小学,因为历代村民的共同努力维持,不仅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私塾建筑,还扩充了现代化的一些设施和教室,显然比冯家冲小学要强上不少。

冯家冲小学,不仅设施简陋,严重缺乏教育用具和教材,更麻烦的是这里还缺少稍微具备教书资格的老师。哪怕是领着极低工资的民办教师,在这个学校里也没有几个。整座学校,只有两名年纪超过五十岁的民办老师!

张国容把杨烈拉到一边,表示自己想给这所学校捐赠十万港币,杨烈婉转的阻止了他这种撒钱行为,而是建议张国容把这一大笔钱分开送。比如先给学校购置一批教学器材和书本,然后再出资修缮校舍,购买木质的座椅板凳,最后在想办法从外地招募志愿者来这里支教,这样就能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到刀刃上,不会被人从中动手脚。

张国容现在对杨烈已经完全信任,从离开港岛这段时间以来,杨烈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人品、能力和威望,所以杨烈

的建议被张国容完全采纳。张国容请杨烈为下一步即将建立的慈善基金取名,杨烈毫不犹豫的说那就叫“荣德基金”,既大气,又有内涵。张国容和汤贺德俩人都觉得好,于是未来大名鼎鼎的“荣德基金”就在大西北的一个黄土沟里面定了下来。

杨烈一行既然跋山涉水的来到了这里,自然不能什么表示也没有。他拿出一万块钱现金,分成了三份,其中一份五千元作为冯家冲所有适龄孩童的年度学费,当着学校老师和围观家长的面,交给了村里的出纳。杨烈当众宣布,今后冯家冲的孩子上学学费,将由“荣德基金会”承担,但必须要接受财务审核和监督,任何人不得私自挪作他用,一经发现,则立即取消援助。

杨烈又将一份两千元的现金交给了学校里的两名民办教师手中,作为他们坚守岗位的一点奖励和生活补助。这点钱相对于他们为村里孩子所做的奉献,实在是微不足道。

杨烈将最后三千元送给了村里三户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,这点钱也不过是杯水车薪,只能聊表心意,温暖一下人心。

做完这些事,杨烈就要带着客人们离开冯家冲,冯长寿拉着冯福保和另外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娃拦在了他们面前。

冯长寿一脸坚持的说:“烈子,求你把这两个孩子带出去,随便给他俩安排吃住,只要能让他俩多读一点书,我和娃他娘也就没啥遗憾了。”

杨烈问冯长寿:“你家娃娃这么小,你们夫妻俩真的舍得让他远离家乡?”

“有啥舍不得!只要你能带他俩走,那是他们的福分。你们杨家人都厚道,是我那姐姐命不好,不然将来肯定有福享。福保今年十岁,跟我姐姐留下来的那个娃娃差不多大,让他俩今后相互做个伴,也不觉得孤单。这个女娃是我大哥家的二闺女,眼看就要十六岁,手脚勤快,人也本分,就让她跟着去照顾两个男娃,只要给她吃饱穿暖就行!”

杨烈去看冯长贵的二女儿,忽然联想起嫂子冯玉霞当初离开家乡时的情形。

还好,杨烈不是人贩子。

(本章完)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